t599p239

标签: 马步芳

1949年,解放兰州时,为了报西路军之仇,63军军长郑维山下令打光万发炮弹,彭德

1949年,解放兰州时,为了报西路军之仇,63军军长郑维山下令打光万发炮弹,彭德

1949年,解放兰州时,为了报西路军之仇,63军军长郑维山下令打光万发炮弹,彭德怀知道后却没有生气,还说:“是我下的命令!”1949年8月,一野发起兰州战役。在兰州东边,有个窦家山阵地,此处阵地是兰州的东大门,一野想解放兰州,必须拿下窦家山阵地。马步芳也知道窦家山阵地的重要性,在这之前,他已经命人在窦家山修筑了坚固的碉堡群,在马步芳看来,解放军缺乏重火力,不可能打下窦家山。攻打窦家山阵地的是63军。63军军长叫郑维山。接到攻打窦家山阵地的命令时,郑维山很激动,他握紧拳头,因为他知道,这是给西路军报仇、清洗血债的唯一机会,这一仗,他必须打好。郑维山与马家军有深仇大恨。12年前,郑维山是西路军30军88师的政委。西路军2万多人西征河西走廊的时候,遭到了马家军的围剿,在没有援军、没有物资的情况下,西路军损失惨重。苦战了4个多月后,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,侥幸生还者,可以说是寥寥无几。西路军2万多人,除了7000多人战死,还有5600多人被俘后被杀。那时,但凡落到马家军手中的西路军,都没有好下场,因为马家军太凶残了。西路军战士落到马家军手中,要么被活埋,要么被砍头,要么饱经折磨、凌辱后被西路军残杀。女战士被俘后,更是被马家军百般凌辱。可以说,马家军手上,沾满了西路军的血债。身为西路军30军88师政委的郑维山,也在西征河西走廊时被马家军打伤了,他腿部中弹,与大部队失联,后来靠着乞讨,历经艰难才回到了延安。期间,郑维山目睹了无数战友在他面前惨死,而罪魁祸首就是马家军。因为这段经历,郑维山对马家军充满了仇恨,他一直想着给西路军报仇。但在这之前,郑维山一直没有报仇的机会,而眼下攻打窦家山阵地,就是他苦等了12年的机会。为了给西路军报仇,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伤亡,郑维山下令,全军150门重炮都集中起来,然后对着窦家山阵地发起凶猛的炮击。这次炮击,持续了好几个小时,先后消耗了近万发炮弹。炮击结束后,马家军的残骸飞过黄河,窦家山阵地也化为焦土,郑维山指挥63军步兵趁机发起了冲锋,并一举攻克了窦家山阵地,全歼了此处阵地的马家军。这次战斗,虽然全歼了守军,但郑维山却消耗了一野珍贵的弹药储备,要知道,当时一野的补给线很长,像炮弹的补给,更是难中之难。可郑维山对此却不后悔,还说:“炮弹没了,可以再造,但西路军的战友却再也回不来了。”时任一野司令员的彭德怀知道此事后,并没有怪罪郑维山,因为他也理解马家军的血债,还对身边人说:“马家军的罪孽,必须血偿!”而后,为了保护郑维山,不让郑维山因为打光上万发炮弹而受到指责,彭德怀还要求一野司令部统一口径:“对外就说是我下的命令!”
1951年,由马家军改编来的解放军7师,有部分官兵发动叛乱,王震叫来7师师长,气

1951年,由马家军改编来的解放军7师,有部分官兵发动叛乱,王震叫来7师师长,气

1951年,由马家军改编来的解放军7师,有部分官兵发动叛乱,王震叫来7师师长,气道:“你的部队叛变了,你说该怎么办?”1951年初春,新疆迪化(今天的乌鲁木齐)的风,还带着股子刮骨的寒意。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的办公室里,气氛比外面的天还冷。他把刚从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过来的解放军骑兵第7师师长韩有文叫来,一句话就砸了过去:“老韩,你的部队叛变了!你说,这事儿该怎么办?”王震是出了名的“王胡子”,脾气火爆,此刻更是怒不可遏。他面前的韩有文,心里头估计比谁都五味杂陈。这位中将师长,几个月前还是国民党的人,是“西北王”马步芳手下赫赫有名的悍将。他脚下的这片土地,刚和平解放没多久,人心浮动,暗流汹涌。现在,自己带过来的兵,真刀真枪地反了。骑兵第7师,听着是解放军的番号,可骨子里,流的还是“马家军”的血。啥是马家军?这么说吧,在解放前的大西北,这三个字就是土皇帝的代名词。他们以家族统治,人马一体,士兵大多是青海、甘肃一带被裹挟来的回族、撒拉族子弟,对马步芳、马鸿逵这些“马家主子”有种近乎愚忠的服从。这支部队,跟红军、解放军是结过血仇的。当年西路军的惨烈,兰州战役的顽抗,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。说白了,就是一支极端反动、凶悍顽固的旧军队。1949年,解放军席卷大西北,马家军主力被摧毁,但由马呈祥(马步芳外甥)率领的残部骑兵第5军,跑进了新疆。大势已去,马呈祥脚底抹油跑了,把部队甩给了副手韩有文。最终,这支部队接受了和平改编,成了后来的解放军骑兵第7师。你想想,一群昨天还跟你拼命的敌人,今天穿上一样的军装,成了“同志”,这得多拧巴?解放军派去了政委于春山等人,搞政治学习,教唱革命歌曲,想把这些“野马”驯服成“军马”。可对于那些当惯了兵痞、脑子里只有“马家主子”和《古兰经》的旧军官来说,这套他们听不进去。他们私下里串联,谣言就像戈壁滩上的沙尘暴,一下子就起来了。尤其是那些中下级军官,比如马彦龙、马祥翕之流,他们是叛乱的核心。这些人过去在马家军里是既得利益者,作威作福惯了。现在没了特权,还要接受“思想改造”,心里的落差和怨气可想而知。他们就像一群输光了的赌徒,总惦记着“第三次世界大战”爆发,蒋介石能打回来,好让他们官复原职。叛乱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蓄谋已久。从1950年3月开始,这股暗流就憋不住了。在迪化周边的昌吉、阜康、奇台等六个县市,骑7师的叛军先后发动了7次叛乱,总人数达到2500多人。他们是怎么干的呢?手段极其残忍,完全是马家军的老作风。冲进县城,抢劫银行和商铺,见人就杀,放火烧房。在一些地方,他们甚至对解放军的工作队和地方干部搞突然袭击,杀害了不少人。一时间,刚刚迎来和平的北疆,又被血色笼罩。这就是王震为何如此愤怒的原因。新疆的和平来之不易,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。这帮人的倒行逆施,不仅是在屠杀人民,更是在破坏国家统一和新疆稳定的大局。所以,他才会对韩有文说出那句分量极重的话。那句话,既是质问,也是一种敲打和考验。意思是,老韩,你虽然是起义将领,但现在你是解放军的师长。你的兵反了,你打算站在哪一边?是和稀泥,还是跟我们站在一起,彻底解决问题?韩有文当场表态,坚决服从新疆军区的命令,平定叛乱。他是个聪明人,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开倒车是没有出路的。王震雷厉风行,立刻调兵遣将。他从第6军、第5军抽调精锐部队,甚至动用了当时极为宝贵的战车营(坦克和装甲车),从几个方向对叛军展开围剿。这就形成了一幅极具时代冲击感的画面:一边是挥舞着马刀、信奉着旧时代逻辑的叛乱骑兵,另一边是开着苏制T-34坦克和装甲车的解放军。战斗的过程,其实更像是一场追剿。叛军的骑兵机动性强,熟悉地形,化整为零,到处流窜。但他们碰上了克星。解放军的装甲部队沿着公路要道高速穿插,切断他们的退路和补给。步兵和骑兵部队则展开拉网式搜捕,一座山头、一片戈壁地清理过去。叛军的战术还停留在过去。他们以为凭着快马和马刀就能来去自如,但在解放军的立体打击面前,不堪一击。坦克的炮火可以轻松摧毁他们的临时据点,装甲车上的重机枪更是骑兵的噩梦。仅仅20多天,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被基本平息。叛军被歼灭1700多人,头目马彦龙等人被击毙,剩下的也都缴械投降。平叛之后,王震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。对于叛乱的处理,采取了“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”的方针。对那些罪大恶极、双手沾满鲜血的叛乱头子,坚决予以镇压;而对那些被蛊惑、被裹挟的普通士兵,则以教育为主,不搞扩大化,不歧视他们。这一手非常高明。它分化了敌人,争取了大多数。很多投降的士兵看到解放军不杀他们,还给他们讲道理,治伤病,都深受触动。他们这才明白,自己是被少数坏人当枪使了。这种政治上的攻心,远比战场上的胜利更重要,它从根本上瓦解了马家军残余势力的根基。